在短视频时代,“镬气”这个曾经只存在于粤菜老师傅口中的专业术语,正演变成余美娟征服年轻消费者、撬动亿万流量的秘密武器。
“就是这个声音!就是这个镬气!”抖音上,一位坐拥千万粉丝的美食博主在余美娟门店的明档厨房前,激动地对着镜头喊道。视频中,厨师将腌制好的排骨连盘一起放入烧得滚烫的生铁大镬中,瞬间升腾的蒸汽伴随着“滋啦”声响,将镬气四溢的瞬间完美定格。这条仅有15秒的视频获得了23万点赞,评论区瞬间被“求地址”、“被种草”的呼声淹没。就连百万粉丝大网红大表哥也来探店。直呼“好吃”!

视觉时代的味觉革命
镬气,这个中餐烹饪中最难量化、却又至关重要的概念,正在被余美娟转化为最具冲击力的视觉语言。

“我们几乎不做传统的广告投放,”品牌营销负责人直言不讳,“明档厨房就是我们的直播间,厨师就是我们的主播,滋啦作响的烹饪过程就是我们最好的内容。”
余美娟的每家门店的后厨都经过精心设计,堪称一个展示品牌灵魂的“感官剧场”。打开后厨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乌黑锃亮的生铁大镬整齐列阵,气势非凡。紧接着,耳边便传来食材与滚烫锅底碰撞时爆出的“滋啦”声响,如同一曲激昂的烹饪交响曲。随后,豆豉的醇厚咸香、土猪排骨的丰腴肉香与高温逼出的镬气相互交织,形成一股极具穿透力的焦香气息,瞬间激活每一位食客的味蕾。整个过程从视觉、听觉到嗅觉,层层递进,不仅直观传递着“新鲜现做”的承诺,更将“镬气”这一抽象概念转化为可被感知的消费体验。
“镬气”背后的技术支撑
而这看似简单的“镬气”背后,却是隐藏着一套精密的技术体系。余美娟研发团队经过数百次试验,发现要产生理想的镬气效果,锅体温度必须稳定在350℃-375℃之间,食材下锅时表面水分需控制在12%-15%,翻炒力度和频率都有严格标准。
“镬气不是玄学,而是科学,”产品总监展示着温度曲线图,“我们通过红外测温仪和高速摄影机,记录下每个产生完美镬气的瞬间,最终形成了一套可复制的标准流程。”
这种技术上的突破,让余美娟能够在保持传统风味的同时,实现规模化复制。目前,余美娟的镬气达标率稳定在98.7%,确保每位顾客在任何门店都能体验到同样震撼的烹饪场景。
仪式感消费的精准把握
“现代消费者吃饭,不只是为了吃饱,”餐饮观察家李静分析,“他们追求的是仪式感、体验感和分享欲。余美娟的明档烹饪,恰好同时满足了这三点需求。”
数据显示,在余美娟的顾客中,25-35岁Z世代年轻群体占比达68%,这个群体正是社交媒体最活跃的用户。他们不仅消费食物,更消费体验和内容。“在这里吃饭,感觉就像在看一场美食直播,”一位年轻白领顾客表示,“拍个视频发朋友圈,收获的点赞比自拍还多。”
余美娟巧妙地把握了这一消费心理。从食材下锅时升腾的蒸汽,到服务员上桌时恰到好处的口号,每一个环节都经过精心设计,强化用餐的仪式感。“我们卖的不仅是排骨,更是一段可以分享的体验,”创始人如是说。

构建品牌护城河
在模仿者众多的餐饮市场,余美娟通过“镬气”这个独特概念,成功构建了品牌的护城河。“其他品牌可以复制我们的菜品,但复制不了我们在消费者心中建立的‘镬气=余美娟’的认知,”品牌总监自信地表示。
这种认知的建立,不仅带来了流量红利,更提升了品牌的溢价能力。在消费者调研中,83%的受访者将“镬气”与余美娟直接关联,这个数字在三年间提升了52个百分点。
“现在只要听到那个滋啦声,我就会条件反射地想到余美娟,”一位美食博主笑称,“这已经成了他们的声音商标。”
从感官厨房到手机屏幕,从专业术语到流行热词,余美娟成功地将“镬气”这个传统烹饪概念,转化为品牌最具辨识度的营销符号。在这个注意力经济的时代,他们用一口铁锅撬动了亿万流量,证明了最深层的营销,源于对产品本质的深刻理解与创新表达。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huanqiucanyin.com/xinwen/755.html
椰风伴歌声,万人赴三亚:一场文旅与消费的双向奔赴
11月24日,杨宗纬的歌声划破三亚夜空,近1.1万名百胜中国餐厅经理的欢呼声与椰林涛声交相辉映。这场百胜中国餐厅经理嘉年华盛典的精彩环节,不仅为三
2025-11-27新闻5305
“锁住镬气”的魔法:余美娟如何用一口铁锅,引爆全网味蕾?
在短视频时代,“镬气”这个曾经只存在于粤菜老师傅口中的专业术语,正演变成余美娟征服年轻消费者、撬动亿万流量的秘密武器。 “就是这个声音!就
2025-11-26新闻5527